提前5天全面部署,重在预防损失降低,“三全”防台风新机制成效显著
三亚:沉稳从容战胜“莎莉嘉”
-海南日报记者黄媛艳孙婧
336名三亚干部、志愿者今天再次出发。
这次他们的目的地陵水、琼海、万宁、保亭,皆是此次台风“莎莉嘉”的重灾区。他们,来自47支专业抢险队,和其他6000名队员一样,有着共同的使命:保家园,护民生。
抢险队的设立是三亚此次防抗台风的创新举措之一。早在台风“莎莉嘉”生成伊始,三亚就密切关注,本着“防大风,抗大灾”的思路,全城动员,提早部署,实践中探索“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应急响应机制。
补短板| 排除隐患保成果
“大隆水库怎么样?其他水库如何?”水库,是此次防抗台风中各级领导最为关心的。“台风前全市水库蓄水总量占正常库容的80.5%,比去年同期偏多8370万立方米,水库科学调度势在必行。”三亚市三防办有关负责人说。
水库如遇险,危害不容小觑。早在上周六,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就实地走访三亚五一水库、水源池水库,反复叮嘱,“确保水库堤坝安全和道路畅通,科学预泄洪,避免台风时泄洪造成洪峰叠加,给市区带来严重积水。”
为了水库安全,三亚干部从上至下行动起来,多昼夜一个个水库反复走访,对大村水库等有渗水点的水库连夜实施排险。
随着全国“双修”现场会进入倒计时,已建好的多个“双修”项目亦牵动各方的心。
在凤凰路,园林工人紧急加固树木;在抱坡岭,建筑工人加快夯实边坡、清理输水管涵;开挖西河跃进桥工程围堰和迎宾大道排洪沟,确保排洪顺畅,严控内涝……
“‘双修’成果基本保住了。”三亚市住建局局长王铁明说,台风前各个项目都成立一个抢险队,提前加固树木,24小时巡查随时处理,此次台风仅有个别树木吹倒。
建机制| 应急动员保平安
防台风工作如“绣花活”,杂而细,稍不留神容易出岔子,怎么办?用刚性的制度全面应对各类突发。
在三防指挥中心的统筹下,三亚建立应急指挥体系,组织成立专门的抢险队伍,多部门联动,各区、各单位、各村(居)委会、各村民小组细化方案,发动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力量主动获取险情讯息,12345和12301热线全天候值守,及时处理市民游客的各种诉求,媒体快速发布各类信息,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每个人,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早预判、早部署、早落实,灵活指挥,快速反应。
5天时间内,近700万条短信温馨提示指导市民游客科学防风;海南日报客户端、三亚日报等多家媒体百余条报道主动发布台风讯息;园林、住建、公安、水务、交通、林业、海洋、教育、民政、综合执法和各区的干部“雨加晴”“白加黑”“5 2”坚守岗位……
干部辛苦多一点,百姓安全多一分。三亚以上率下,严阵以待,防患未然,全城迎战强台风“莎莉嘉”。“以前重在‘救’,现在重在‘防’。这次三亚探索‘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防灾体系,以精细化的理念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张琦表示。
民为大| 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
“昨天已全面启动恢复工作,力争尽快恢复城市正常运行,持续推动‘双修’项目建设。”三亚市市长吴岩峻说。
三亚不仅着眼于防抗台风,也重视对贫困户等特殊人群的帮扶,学会“弹钢琴”,多项工作同步推进且不误。
16日的鸿港市场热闹非凡,三亚的贫困户将自家生产的特色农产品展出销售,引来众多市民游客争相购买,4小时销售额就达到16.8万元。
线下热闹,线上也不甘寂寞。“台风就要来了,贫困户们辛辛苦苦种养出来的农产品,不能因为卖不出去,最后变成灾后统计,来吧!公益,扶贫,我们还派人免费送货上门!”三亚海棠区旅游文体局局长叶凯中仿佛成了朋友圈里的“微商客服”,为贫困户的农产品卖力“吆喝”。
“做好防抗台风是最好的扶贫,三亚提前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市领导带头走访扶贫点检查防风,防止群众因灾致贫、因灾返贫。”三亚市副市长李劲松说。
(本报三亚10月1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