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三亚机场迈入2000万级行列
通航25年,三亚凤凰国际机场2018年旅客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凤凰涅槃 蹁跹鹿城
■ 海南日报记者 徐慧玲
2018年,三亚凤凰国际机场(以下简称凤凰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破2000万人次。
“激动、自豪、不易”是凤凰机场人力资源行政部劳动关系主管王世景对机场取得这一成绩的感触,“1994年7月,刚刚通航的凤凰机场距离市区交通极为不便,无论是硬件设施或是软件服务都处于刚起步阶段。” 王世景说,如今,从三亚市动车站搭乘高铁出发,约10分钟就能抵达凤凰机场。
25年时间里,三亚凤凰国际机场经历过低谷、重组、新生等系列蜕变成长,这座中国最南端的国际机场的“腾飞”之路也成为三亚城市发展的一个缩影。
建设机场 奋斗者梦想的结晶
1988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初,十万人才大军浩浩荡荡涌下海南,海南群众也对建设美好家园热情高涨。
“凤凰机场项目于1987年底立项,当时一期工程预算经费为1.99亿元。”王世景回忆,经过近3年的选址、规划、设计,1990年5月,机场项目开始动工建设时,逐步增加了预算经费,一期工程耗资14亿元,机场设计年旅客吞吐量为150万人次。
据凤凰机场老员工介绍,由于机场项目位于当时的凤凰村,最初立项的名字为三亚凤凰村民用机场,后来才更名为三亚凤凰国际机场。
机场开发建设之初是艰难的。“1991年8月,我加入到凤凰机场建设,负责水电工程,当时的项目指挥部仅有十余人。”凤凰机场航站区管理部副总经理吴涛说,那时的机场就是一片黄土,路面坑坑洼洼,工人们都住在瓦房里,每天要骑着自行车从宿舍到工地里干活,“大家当时也不觉得累,建设好机场,每一位工人都感到无比自豪与光荣。”
1994年7月1日,凤凰机场正式通航。王世景介绍,“根据年旅客吞吐量为150万人次的设计规模,机场的员工也从最初的200多人增加到将近1500人。” 王世景回忆道,当时大家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艰苦奋斗 度过缓慢发展时期
然而,机场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几年,机场的旅客年吞吐量并没有像预想的火热,更没有达到最先设计的年吞吐量150万人次能力。通航初期,凤凰机场航站楼面积约2万平方米,仅有2个登机廊桥,9个停机位,加上当年三亚乃至海南经济总体的大环境影响及自身经营不善,凤凰机场运营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1994年,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约7万人次,1995年,机场吞吐量仅有25.6万人次,发展不容乐观。”凤凰机场航站区管理部运行环境管理主管肖润初入职机场已经26年,凤凰机场发展缓慢的阶段对于每一位员工来说都是一段艰苦的历史。
人员急剧流失是当年凤凰机场发展不景气最真实的写照。“客流量少加上资金困难,当年有10个月发不出工资,仅有生活补助,很多员工选择离开。” 肖润初说。
肖润初还清楚地记得,1995年美国南方货运公司使用b747-200型飞机载运40吨鸵鸟,从美国飞抵三亚。“这是凤凰机场首次受理的一起较大的外国货运包机运输业务,为机场带来了一笔相对可观的收入,员工们格外高兴。” 肖润初说。
凤凰涅槃 机场翻开新篇章
凤凰机场从“丑小鸭”蜕变成“金凤凰”始于2003年。当年第53届世界小姐总决赛在三亚举办,经过外媒的大量报道,三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凤凰机场开始迎来井喷式的发展。2004年,海航集团完成对凤凰机场的重组,实现通航10年来的首次盈利,凤凰机场的发展就此按下了“快捷键”。
2004年,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07年旅客吞吐量突破500万人次,标志着凤凰机场跨入国内大中型机场的行列;2011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人次,正式迈入国内千万级机场行列……
凤凰机场旅客吞吐量台阶式发展成为三亚旅游产业欣欣向荣的有力印证,见证了近年来三亚旅游的持续繁荣。
“为了满足旅客量增长的需求,凤凰机场先后实施了一期、二期和三期扩建工程。”吴涛介绍,如今三亚凤凰机场航站楼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站坪面积扩增至82万平方米,可满足年旅客吞吐量2000万至2500万人次的保障需求。
25年发展时间里,年旅客吞吐量从0到突破2000万人次,三亚凤凰机场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一代员工的坚守奋斗,也离不开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和记娱乐平台的文化,更与三亚城市的迅猛发展紧密相连。
(海南日报三亚1月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