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和记娱乐平台

和记娱乐平台-和记娱乐怡情博娱app下载
新闻资讯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1
一线海景酒店工程
一线海景酒店工
浏览:119
2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
浏览:60
3
土建
土建
浏览:67
4
趸船施工现场
趸船施工现场
浏览:105
5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
浏览:111
6
混凝土艺术工程
混凝土艺术工程
浏览:114
7
港口与航道工程
港口与航道工程
浏览:104
8
土建工程施工现场
土建工程施工现
浏览:106
9
大型船舶上岸施工现场
大型船舶上岸施
浏览:124
10
土建工程
土建工程
浏览:65
11
土建
土建
浏览:77
12
放鸡岛高脚木屋别墅工程
放鸡岛高脚木屋
浏览:102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发布时间:2019-05-27  浏览次数: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 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 来源:  
  • 作者:刘笑非 李德乾  
  • 时间:2019-05-27 07:26:50

  守住绿水青山,培育金山银山,曾经的穷乡僻壤,如今迎来发展新机遇——

  昌江王下:打造黎乡“香格里拉”

  海南日报记者 刘笑非 通讯员 李德乾

  最近,每每走过刚建好的牙劳桥,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大炎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文东,都笑得很开心。“走了这么多年的漫水桥,现在再也不会怕雨季洪水断路了。”

  大炎村所在的王下乡,地处霸王岭,群山环绕,是昌江最偏远的乡镇。这里曾是黎族先民创造文化的摇篮,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范例,但长久以来,受限于地理位置,王下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大山之外的乡镇。

  而今,得益于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和一项项发展政策的落地,王下乡的干部群众守住了绿水青山,也发掘着金山银山,截至去年底,王下乡亮了灯、通了路,村民们用上了4g网络、接通了卫星电视,人均收入从2009年的1120元跃升到如今的5450元。曾经通不了路的山区,如今正借助旅游发展,努力打造一个海南的“香格里拉”。

  山乡巨变,发生在王下的土地上,也流传在村民们口口相传的故事里。

 

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浪论村新貌。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通讯员 李德乾 摄

  听故事的人,见证变迁

  “你们这次来,开车用了多久?”得知记者从石碌镇赶来采访,王下乡政府的老干部林峰先问了记者一个问题。得到记者“不足两小时”的回答,林峰笑了起来;“还是远了点,但可比以前轻松多了。”

  作为土生土长的王下人,在乡政府工作的林峰把自己青春和精力献给了这片群山,也见证了王下从贫穷落后到逐步走上发展快车道。

  “小时候去一趟县城,得走整整一天,翻山越岭而去,第二天风尘仆仆而归。”林峰感叹,从前的路,都是王下人一步步走出来的,更别提开车了。困在群山中,林峰幼时的消遣,大都是听长辈讲讲以前的故事。故事总伴随教诲,林峰听得多了,也能感受到长辈口中那难以脱贫的无力感。

  “住的是茅草房,吃的是山兰米,遇到丰收的年月农产品也卖不出去,为什么?大家口袋里都没几个钱。”林峰说,母亲在故事里总告诉他,不会砍山种山兰、不会爬树吃饱肚子,就讨不到媳妇了。

  如今的林峰年近花甲,早已忘了砍山爬树的技巧,但一家三口过得其乐融融。“尤其是我媳妇,现在都喜欢网购哩,下单就能送到家门口,哪还有母亲口中买盐都困难的日子!”林峰笑着说。

  不仅是林峰一家,自从2017年底昌江打通了王下乡光纤入户的“最后一公里”,加之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家家户户用上了互联网、勤劳的村民买上了小汽车,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

  在乡政府工作了一辈子,林峰每天接触着形形色色的村民,让他感受最深的,是生活在变,大家的想法也在变。“听说有村民靠着在网上卖蜂蜜,一天能赚300元!”林峰说,想法多了,收入渠道自然也多了,守着橡胶过日子的人越来越少,拓宽增收渠道的人越来越多,崭新的小楼拔地而起,开车进城也成了常态。

  “贫苦的日子,以后就只存在于故事里了。”林峰告诉记者,上一辈的故事,他还会说给下一辈听,这是黎家的风俗,也是忘不了的初心。

  故事里的人,实现发展

  林峰记忆里母亲说的故事,对张文东而言,就是从前真实的生活。如今住在大炎村浪论村民小组漂亮的连排房里,张文东还是闲不下来,跟家人一起摸索着“电商”这个新玩意儿。

  王下的变迁,张文东是亲历者,更是建设者。

  “别看现在村子漂亮整洁,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在20年前,整个村子都是茅草房,进村的路都没有。”张文东说,相比王下乡镇墟,浪论村的条件更为艰苦。上世纪90年代初,当公路修进了王下,浪论村的村民也坐不住了,“吃着酸芒果、踩着红泥巴,大家一起硬生生铺出一条进村路来。”

  刚刚打通与外界交流的渠道,一场意外发生的大火却把村民的茅草屋烧得一干二净,后来虽在政府扶持下住进了瓦房,但产业不兴、交通较差的浪论村,依旧挣扎在贫困中。

  “真要说发展,那还是近几年的事。”张文东说,2014年,水泥硬化路修进了村,2015年,昌江启动了浪论村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给全村64户村民盖上了新房,还通过发展养殖业敲开了村民的致富门。通过扶持五脚猪和山鸡养殖,昌江着力改善了浪论村落后的农业产业结构。

  走出大山的路好走了,不少村民家中的芭蕉、山货也有了销路。有生意头脑的村民干脆把农特产品拉到石碌镇上售卖,收入可观的同时,增收渠道也更加丰富。

  增收的路子有了,浪论村的小市场也繁荣起来,有物流车带着货物进来,有小商贩卖起了新鲜蔬果,靠山吃山一辈子的村民,也开始过上了买菜做饭的日子。

  而张文东,拉着儿子在村里搞起了电商服务站,土蜂蜜、野山药等山货,现在都是浪论村村民微店里的畅销货。“贫困户都以‘党建 合作社 农户’模式纳进乡里的山鸡养殖产业合作社,收入稳定,生活无忧。”张文东说,种槟榔、种益智,发展农村电商,浪论村的发展,还在路上。

  讲故事的人,正在路上

  同样奔波在路上的,还有王下乡政府工作人员韩汝雪。26岁的她学的是音乐专业,熟悉她的人喜欢叫她“百灵鸟”。而作为王下人,她还有个特殊的“光环”:返乡大学生。

  “2006年实施教育移民以前,整个王下乡一个大学生都没有,高中毕业那在咱们这是高学历。”半开玩笑的语气里,王下乡党委宣传委员黎增山更多的是无奈。但自2006年至今,王下乡的学子借助教育移民的机遇,已经有118人顺利走进了大学校园,韩汝雪便是其中之一。

  “从山里走出去了,没几个人愿意回来,穷乡僻壤,留不住人。”韩汝雪说,长辈们灌输的观念,从来都是努力走出深山创造好的生活,却想不到愿意回乡的大学生,能帮助更多人创造新生活。

  2017年,大学毕业在外打拼一年的韩汝雪选择回乡,负责扶贫领域的工作。在乡干部眼里,歌声优美的韩汝雪好似一条连接王下与外界的纽带,带回了发展的新思路,探索着增收的新途径。

  很多人不理解,飞出去的“凤凰”,哪有回巢的道理?“回来,是因为家乡的发展需要我,如今王下的发展提速,更需要我们回来。”与韩汝雪一样选择回乡服务的大学生韩婷,有着更长远的想法:“长辈们的故事,都说要离开,如今我们回乡助力发展,就是要讲我们自己的故事,讲王下发展的故事。”

  包括韩汝雪和韩婷在内,如今已经有4名从王下走出去的大学生参与到家乡的发展建设中,而“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观念正逐步深入人心,曾经的穷乡僻壤经历了巨变,现在正由年轻一代的王下人,用他们的努力讲述着发展的新故事。

  (海南日报石碌5月26日电)

 
责任编辑:许海若
 
上一篇:《东坡海南》亮相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 角逐第十六届文华奖   下一篇:海南省党政代表团在北京市学习考察并举行工作交流座谈会
网站地图